图片说明:
黄家榜的妻子从外地远嫁而来,在这里,她也学会了制作“笑头和尚”。
基本信息
拍摄时间:
2025-01-26
摄影师:王熙维
图片尺寸:5709 x 4152
图片大小:
图片编号:28795911
组图说明:
“‘笑头和尚’来了!买‘笑头和尚’!”旧时,在成都平原,只要听到这样的吆喝,大家都知道,马上就要过年啦。
“笑头和尚”相传东汉时期就已出现,是一种流行于川西平原上的纸糊头部玩偶,因笑容可掬再加上色彩喜庆,成为川西地区狮子舞、百戏杂耍中的重要道具。
“笑头和尚”有和尚、文武财神,孙悟空、猪八戒、笑脸娃娃、老寿星、狮头等多种造型。上个世纪,每当戴着笑呵呵面具的街头杂耍艺人敲锣打鼓出现在村头巷尾,总是会吸引人们尾随观看。“笑头和尚”为年节增加喜庆氛围,成了不少成都人的共同记忆。
“以前,我们村有上百户人会制作‘笑头和尚’!”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王泗镇七一村,村民黄家榜说:”现在只有我家鼓捣这个东西了!”黄家榜是“笑头和尚”制作工艺的第四代传人,他与妻子陈祖蓉住在祖传的诺大院子里,一到农闲,就开始忙活着这门濒临失传的“微笑生意”。
制作“笑头和尚”的工艺并不复杂,“没有高科技,主要靠耐心!”,黄家榜说,从准备模具、制作竹圈,到上浆、绘制,一个“笑头和尚”成品要经过10多道工序,需要草纸、米糊、桐油等20种材料,每个步骤之间都需要等待自然晾干,天气的好坏也会影响制作进度。
年轻的时候,黄家榜会骑上自行车带着自己的作品走街串巷兜售,生意好的时候,过年前可以卖上万个笑头和尚。现在年纪大了,黄家榜没有精力骑车出门,前些年他把自己的电话写在“笑头和尚”上接订单,效果也还不错!这几年,一些回家乡创业的年轻人得知黄家榜的故事后,便开始通过网络直播售卖“笑头和尚”,一些作品甚至卖到了北上广等地区。
“我现在苦恼的就是这门技艺的传承!”2025年1月26日,黄家榜女儿、女婿回家团年,吃过团年饭后,黄家榜说:“女儿有自己的事业,她们一家人不会干这个!以后这门技术怕是要失传了!”
以前,七一村有上百户人家有模具,会制作“笑头和尚”,但现在许多人家的模具因为保管不善,大多已经朽烂。七一村“村两委”为了弘扬这门传统技艺,专门在村委会开辟场所让村里的学生们学习制作。但“笑头和尚”制作时间长,工序复杂,再加上上色需要用到一些刺激性颜料,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。
“要找到真正能吃苦、耐得住寂寞的传承人还真是不容易!”黄家榜说。
责任编辑
朱锋
发布时间:2025/01/2713:40:21
关键词:手艺人 过年